香港到湛江鋼琴托運 香港托運鋼琴到湛江,9月2日,一場小雨讓秀峰橋村的氣溫跌至十五六度,一條濕漉漉小街浸在早到的秋意之中。榔坪鎮秀峰橋村海拔1400多米,中國農村合作醫療發源地樂園就在這里。張騫的物流服務點位于街口,門楣上掛著“秀峰橋村電商物流綜合服務站”的牌子。這是長陽154個村級電商物流綜合服務點之一,是“快遞進村”“快遞出村”的網絡最末端。
1公斤以內的快件都是10元。”覃發嬌正給村民辦投遞,打包、開單、貼簽、掃碼上傳,她手腳麻利地完成了一單快遞業務。她的身旁碼著一堆待投的快件。
現在是淡季,每天出村20多單,進來有三四百單。”張騫說,他這個站點承擔著像韻達、中通、圓通、百世等快遞品牌的業務,“投遞價格也是各家企業總部指導定的。”
秀峰橋村距離榔坪54公里,距長陽縣城157公里,張騫隔天往返縣城一次。早上6點出發,到物流產業園剛好能趕上外運班車發車,上行的快遞當天就能發出去。下午2點半,再把下行快遞拉回來。
秀峰橋村是番茄、辣椒、白菜、蘿卜等高山蔬菜的產地。除快遞之外,張騫還承擔著村里零擔物流業務,村里很多生鮮都是通過他運往縣城的配送站。村民在城里購買的家用電器、農資、化肥等也多托他從縣城捎回來。
單靠快遞業務村級物流點很難運營下去。”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物流發展服務中心主任湯應權說,這是綜合物流服務點,依托快遞的引領作用,發展村級零擔物流業務,給村民提供更多服務,也保障了經營者的收入。
張騫原來在村里開小超市。2017年初,長陽依托百譽智慧物流公司布局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他被公司發展成秀峰橋物流點代辦員。
業務越做越好,夫妻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物流上。張騫對事業的前景充滿信心,“我們這么多的土特產和山貨要出去,又有那么多商品要進來,還愁將來沒業務?”
清晨6點,張騫的廂式貨車準時從村里出發,歡快地奔馳在左彎右拐的山鄉公路上。后廂里除村民交投的快件,還有捎往縣城配送站的時令生鮮。
張騫是長陽榔坪鎮秀峰橋村物流點的負責人,隔天往返縣城的電商快遞物流產業園一次,除了辦理快遞業務,他還承擔著村里的零擔物流業務,給村民拉貨跑腿。
物流體系建設滯后與日益增長的物流服務需求,正成為山區鄉村振興面臨的主要矛盾之一。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通過創新“快遞進村”工程,構建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打通了快遞進村“最后一公里”和快遞出村“最前一公里”。
在未建成縣、鄉、村三級綜合物流體系前,像秀峰橋這樣偏遠山村,與外界的物資交換十分落后?h城的經銷商每隔幾個月才送貨進村一次。村里經營的大部分食品都存在臨期、過期的情況。
都鎮灣鎮的響石村是長陽最偏遠的行政村。2019年,響石村建起農村綜合物流服務站,開通了“宜昌——長陽——響石”的物流專線,為響石及附近的朱栗山村、重溪村、城伍河村約5000余名村民提供物流服務。
和張騫一樣,返鄉創業的村民覃士銳夫婦成為了響石村農村綜合物流服務站點的站長兼司機,每兩天駕駛貨車從村里往返宜昌三峽物流園和長陽物流園。依托常態化貨運班線,夫妻倆開超市、辦民宿和農家樂,實現了“物流+多業融合”的模式,不斷為服務站賦能。
我們通過整合電商、物流、商貿、社區團購等資源,對像張騫、覃士銳這樣的快遞班線車備充貨量。”湯應權介紹,目前長陽已開通農村物流干線運輸線路16條,合作農村物流運輸線路29條,每天運輸配送貨物近3萬件,快遞物流班線車輛基本能夠實現自我造血。
我們開發有百譽智慧物流平臺,村民足不出戶即可下單。”吳鍪介紹,這個平臺囊括運單開單、運輸管理、車隊管理、購物管理等多個功能模塊和子菜單。打開“車隊管理”,車輛動態一目了然,方便隨時調配和配送貨物。
清江肴”是長陽本土的一家生態農業公司,制作銷售臘肉和土特產。他們也把配送體系搬進了產業園,F場負責人田開欣告訴記者,現在每天有二三噸臘貨發往各地,接下來的旺季量會更大,“長陽便捷的物流系統是我們業務做大的強力支撐。